人資專區-職業安全衛生

雷科股份有限公司

持續創新改善 全員追求卓越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All employees pursue excellence

職業安全衛生

預防職業災害情事發生,以減緩對於工作者的危害風險。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雷科為維護員工健康安全、預防職業災害情事發生,達成「零災害、零事故」目標,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相關法令,訂定《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並成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由各部門依法設置職業安全衛生單位、管理工作人員及急救人員,並且定期檢視當地法規,檢視內部管理辦法及制度一切符合當地法規,另外透過定期職業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審視廠內是否使用、存放雷科承諾禁止使用物質,並針對有機溶劑等物品儲存、紀錄的管理進行風險評估及評核,確保作業環境安全。

且每年辨理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使員工能學習於工作上必要之安全知識,並提升同仁災害緊急應變能力。另雷科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推行之無災害活動紀錄,自 2006 年 5 月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已累計 6,297,952 小時,參與勞工人數共 165 人。

雷科無災害紀錄工時
雷科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措施
項目 說明
針對製造部門可能面臨粉塵及噪音的高風險作業環境,提供相關防護裝備,如口罩、耳塞及護腰等。
員工健康檢查 公司安排全體員工每兩年一次健康檢查,並針對現場操作人員提供每年定期的特殊作業(噪音及正己烷)體檢,廠護依據報告進行健康分級管理,並執行後續追蹤。
勞工工作環境檢測 每半年一次進行環境監測,監測項目包含二氧化碳、噪音值、正己烷,確保濃度及數值未超出正常值。
建物公共安全檢查 每兩年一次進行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為確保防火避難路徑的通暢及設施設備安全,延長災害發生時逃生時間,降低危害影響範圍及程度,另外負責人員每個月巡視廠區,確保防火避難設施通暢無阻及設備安全。
消防安全檢查 為確保火災發生時,消防安全設備之性能能正常運作,將災害降至最低,公司每年一次配合相關單位於年末前進行檢查。
有機溶劑管理 採購部門在進行相關物品採購及物品進廠時,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清點,並統一集中放置進行管制。
急救人員配置 各廠區至少皆有一名具有急救證照的人員,確保廠區若發生疾病或意外傷害甚至危及生命時,在醫護人員未到或未將傷患送至醫院前,減緩傷患疼痛、降低生命危害風險。
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2023課程名稱 受訓人數(人次) 參訓時數(人時)
新進人員勞工安全衛生講習 46 184
消防教育訓練 31 124
災害緊急應變 101 404
推高機操作人員在職訓練(外訓) 3 9
急救人員專業訓練(外訓) 5 30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在職教育訓練(外訓) 6 36
防火管理人員(外訓) 5 54
新人消防演練前說明
新人消防演練前說明
新人定點滅火
新人定點滅火
集合分組並說明
集合分組並說明
新人滅火器使用說明
新人滅火器使用說明
消防演練訓練-滅火器使用說明
消防演練訓練-滅火器使用說明
滅火器訓練滅火
滅火器訓練滅火
新人操作消防水管
新人操作消防水管
說明逃生緩降機使用說明
說明逃生緩降機使用說明
消防栓使用說明
消防栓使用說明
雷科員工之職業傷害及職業病情形
項目說明 2021 2022 2023
員工人數 193 188 192
總工作時數 387,544 376,000 380,928
可記錄職業傷害件數 4 2 2
可記錄職業傷害率
(TRIFR)
2.06 1.06 1.05
嚴重職業傷害件數 0 0 0
嚴重職業傷害率 0 0 0
職業傷害死亡人數 0 0 0
職業傷害死亡率 0 0 0
失能傷害總人次 4 1 0
失能傷害頻率(FR) 10.32 2.65 0
失能傷害損失日數 8 4 0
失能傷害嚴重率
(SR)
20 10 0
失能綜合傷害指數
(FSI)
0.45 0.16 0
損失日數比例(LDR) 4.12 2.12 0
職業傷害類別 切割傷、不當動作、跌倒 切割傷 搬運重物手指挫傷、堆高機未適當操作而跌落
可記錄之職業病的案件數量 0 0 0
職業病死亡人數 0 0 0
職業病死亡率 0 0 0
職業病發生率
(ODR)
0 0 0
職業病類型
表格說明
  • 本表數據統計對象僅包含員工,因尚未蒐集建置非員工工作者之相關資訊,故本年度暫無法揭露,未來將規劃建立相關記錄作業。
  • 總工作時數計算內容為全體工作者實際經歷之工作時數,依據申報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數據所計算。
  • 職業傷害只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 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僅包括透過公司安排的運輸工具造成通勤事故的傷害及含「執行職務」所發生之交通事故,不包含上下班「通勤災害」。
  •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件數包含嚴重職業傷害件數、死亡人數及其他可記錄之職業傷害件數。
  • 可記錄職業傷害率(Total Rcordable Injury Frequency Rate, TRIFR)指每 200,000 工時中發生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次數,其計算公式為:可記錄之職業傷害件數(包含嚴重職業傷害件數、死亡人數及其他可記錄之職業傷害件數)× 200,000 ÷ 總工作時數。
  • 根據200,000工作小時的比率指一年內每100名全職工作者的職業傷害數量,根據全職工作者一年工作2,000小時進行假設。
  • 嚴重職業傷害件數為因職業傷害而導致死亡、或導致工作者無法或難以於六個月內恢復至受傷前健康狀態的傷害。
  • 嚴重職業傷害率為每200,000工時中發生嚴重職業傷害(不包含死亡)的次數,其計算公式為:嚴重職業傷害件數 × 200,000 ÷ 總工作時數。
  • 職業傷害造成死亡發生率 = 職業傷害造成死亡人數 ÷ 總工作時數× 200,000。
  • 失能傷害的總人次計算包含死亡、永久全失能、永久部分失能及暫時全失能之總計人次;勞工因職業傷害發生後不能恢復工作之日數在一日(含)以上之件數。
  • 失能傷害損失日數:指單一個案所有傷害發生後之總損失日數。受傷害者暫時(或永久)不能恢復工作之日數,不包括受傷當日及恢復工作當日,但應含中間所經過之日數(包括星期天、休假日或事業單位停工日)及復工後因該災害導致之任何不能工作之日數。
  • 失能傷害頻率(Disabling Frequency Rate, FR)=失能傷害總人次×1,000,000 ÷ 總歷經工時(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不四捨五入)。
  • 失能傷害嚴重率(Disabling Severity Rate, SR)=(失能傷害損失日數 × 1,000,000) ÷ 總經歷工時(取整數,不四捨五入)。
  • 失能傷害之綜合傷害指數(Frequency-Severity Indicator, FSI)=√【(FR × SR) ÷ 1,000】(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不四捨五入)。
  • 損失日數比例(Lost Day Rate, LRD)指每 200,000 工時中失能傷害損失日數,其計算公式為失能傷害損失日數 × 200,000 ÷ 總歷經工時(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不四捨五入)。
  • 職業病件數由職業醫學科醫師、地方勞動主管機關認定或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鑑定。
  • 職業病死亡率=職業病死亡人次數 ÷ 職業病發生件數(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不四捨五入)。
  • 職業病發生率(Occupational Disease Rate, ODR)指每 200,000 工時中中發生職業病的件數,統計公式為職業病總數 x 200,000 ÷ 總經歷工時(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不四捨五入)。
  • 19. 2022年失能傷害損失日數數值因計算公式有誤造成數值呈現有誤,於本次報告進行資訊修正。
職業健康服務

為使員工能獲得工作、健康、生活等面向的平衡,雷科提供駐廠醫師、護理師諮詢服務之外,定期每2年辦理1次健康檢查,並由駐廠醫師、護理師進行後續追蹤,持續關懷同仁身心健康。雷科每年依作業環境監測結果,進行相關人員特別危害健康作業健康檢查,並依法實施分級健康管理。屬第三級健康管理者,隔年會持續進行健康狀況追蹤;若屬第四級健康管理者,則由廠內專任醫護人員主動安排人員面談、指導及現場訪查,後續專任醫護亦會將臨廠醫師訪視結果開立照會單進行追蹤管控。

2023年特別危害健康作業健康檢查人數共69人,其中屬第四級健康管理者有1人,並由廠護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另外針對健康促進訓練課程的辦理作業,我們優先調查同仁對於主題的期望後再行規劃,希望透過相關課程,提升同仁保健知能,增進身心健康。

雷科致力打造健康職場,在2018年獲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職場認證-健康啟動標章」,更在2020年及2023年榮獲「健康職場認證-健康促進標章」,雷科將持續照顧每一位員工的身心健康,打造安心的工作環境。

雷科員工之職業傷害及職業病情形
項目 內容
健康關懷 透過定期每 2 年辦理 1 次健康檢查,並由駐廠醫師、護理師進行後續追蹤,持續關懷員工身心健康,2023年健康指導使用為67人次。
健康促進 舉辦健康促進課程,了解健康相關資訊,改善原先生活習慣,提升身心健康,2023年共開設 5 堂課程,包含情緒紓壓、手作DIY等課程,共 89 人次參與,課程時數共 267 人時。
自我監測 為維護員工健康,在各廠區設有血壓計供廠內員工自主使用,另將量測數據上傳提供給廠護進行記錄,對於有高風險及心血管病員工養成定時量測習慣外,也讓廠護進行後續追蹤、給予相關指導。
人因性肌肉骨骼 每兩年安排員工填寫相關問卷,透過問卷分析,安排具相關風險員工與醫師進行面談,後續交由廠護進行追蹤。
異常工作負荷 每兩年全體員工問卷調查,進行異常工作負荷員工風險辨識、風險等級。
職場不法侵害預防 推動預防職場不法侵害辦法,新人手冊內有提供申訴管道及電話,禁止職場暴力與性騷擾聲明書,每年檢視公司內部管理辦法及工作環境。
母性健康保護計畫 由廠護與懷孕員工進行訪談說明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工作內容確認,及懷孕期間與產後衛教,並且公司主動提供補助津貼相關資訊。2023 年接受母性健康追蹤健康指導共 2 人。
雷科員工健康檢查制度
新進人員健康檢查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健康檢查
在新進員工方面,在報到時應繳交醫院體檢資料,並將資料給駐廠醫護,予以後續追蹤。 為確保員工健康,公司每2年辦理1次健康檢查,並將資料交由駐廠醫師及護理師進行後續追蹤,並舉辦相關健康促進課程或活動。 雷科每年定期對現場操作人員分別安排2項特殊作業(噪音及正己烷)體檢,廠護依據報告進行健康分級管理,並執行後續追蹤。

雷科充分保障同仁育嬰留停的權利;凡同仁任職滿6個月後,於每一子女滿3歲前,皆可申請為期2年以內的育嬰留職停薪假,期間至該子女滿3歲止;員工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均可繼續參加原有的社會保險。我們具體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精神,亦呼籲SDGs目標中的 SDG5「性別平等」。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1條,雷科也為母性健康保護建立相關機制,以確保懷孕、產後、哺乳女性員工之身心健康,2023年,廠護給予母性健康追蹤健康指導共2人,另公司也設立集哺乳室讓同仁在有需求時,方便安心使用。

雷科2023年育嬰留停人數統計
項目說明 男性 女性 總計
2023年符合育嬰留停申請資格人數 4 3 7
2023年實際申請育嬰留停人數 1 2 3
育嬰留停申請率 25% 66.7% 42.9%
育嬰留停預計於2023年復職人數 3 1 4
2023年育嬰留停實際復職人數 1 1 2
育嬰留停復職率 33.3% 100% 50%
2022年育嬰留停實際復職人數 0 0 0
2022年育嬰留停復職後持續工作1年人數 0 0 0
育嬰留停留職率 0% 0% 0%
  • 符合育嬰留停申請資格人數以過去3年(2021~2023)曾申請產假或陪產假之員工數估算。
  • 育嬰留停申請率=當年度實際申請育嬰留停人數÷當年度符合育嬰留停申請資格人數。
  • 育嬰留停復職率=當年度育嬰留停實際復職人數÷育嬰留停預計於當年度復職人數。
  • 育嬰留停留職率=前一年度年育嬰留停復職後持續工作1年人數÷前一年度育嬰留停實際復職人數。